
最近,日本NHK電視臺發布了一個模擬病毒傳播視頻,展示了新冠病毒在餐廳中的傳播速度。十名志愿者參與實驗,其中一位是“感染者”,他的手上涂了熒光材料,試圖模擬新冠病毒是如何在室內傳播的。
在場的志愿者一起用餐,半小時過后,實驗結果出人意料:手上的“病毒”不僅沾到了志愿者的嘴邊,而且擴散到餐盤桌子杯子上。此外,同桌的其他食客也粘上了不同程度的“病毒”。NHK電視臺表示,實驗證明如果沒有防護措施病毒可以迅速傳播,洗手、戴口罩以及分餐制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傳播。
不過,尼科爾斯也表示,實驗情景是“人為”模擬的,接觸本身被強調得比較多。神戶大學傳染病專家巖田健太郎對此表示贊同。巖田稱,“實驗只是描述了(病毒)通過接觸傳播的可能性,這并不能證明(實際)發生了什么,所以必須明確區分可能發生和已經發生的情況”。
戴口罩對于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能起多大作用?
圍繞這個問題,來自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巴黎高等經濟學院,香港科技大學和芬蘭家庭聯合會的研究人員利用兩種人工智能模型,來預測戴口罩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
根據研究,表現最好的AI模型表明,當人群中至少有80%的人戴口罩時,對于新冠病毒的傳播會產生“重大影響”,而當只有50%或者更少的人選擇戴口罩時,對抑制新冠病毒傳播能起到的作用“最小”。
這篇4月22日發表在預印本論文網站Arxiv.org上的論文,顯示的結果美國疾控中心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指導意見一致,兩者均建議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研究結果顯示,只要盡早地戴口罩,即便是非醫用口罩或是家庭自制口罩對于減少病毒傳播也能起到作用。到了病毒爆發期,如果全員都帶上口罩,感染病毒人數會急劇減少;如果90%的人帶上口罩,對病毒的抑制作用會在第50天開始顯現;同時如果口罩佩戴率低于50%,需要等到75天的隔離措施后,病毒傳播程度才會降低。